肿瘤的治疗手段多样,手术、放疗、化疗、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是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。然而,这些治疗方式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,也难免会对人体正常细胞造成一定影响,进而引发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。
在肿瘤治疗过程中,中药治疗能否发挥作用,是否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伤,以及何时服用中药效果更佳,是许多患者关心的问题。接下来,就和章晓辉医生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些话题。
在与肿瘤患者交流时,常会听到这样的担忧:服用中药是否会损害肝肾?实际上,在使用某些具有毒性的药物进行肿瘤治疗时,通过合理控制煎煮时间,毒性成分是可以被有效去除的。同时,在治疗过程中,还会配合使用保护肝肾的药物,以降低药物对肝肾的潜在影响。因此,患者即使长期服药,也不必过于担心肝肾功能会受到损伤。
那么,何时 服用中药效果更佳呢?以下是一些建议:
一、“瘤前病变”阶段
展开剩余70%“ 瘤前病变”,如结直肠腺瘤性息肉、慢性萎缩性胃炎、子宫颈慢性炎症等,是肿瘤发生前的 潜在病变阶段。此时,西医治疗手段相对有限,多以定期复查为主。而中医则 可能 根据患者体质进行辨证论治, 通过整体调理帮助改善机体状态,为后续干预创造有利条件。
二、手术前后阶段
手术前服用中药,可增强患者体质,缓解紧张情绪,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。手术后服用中药,则有助于机体恢复,提高生活质量,并为后续的放疗、化疗等抗肿瘤治疗奠定良好基础。
三、放化疗过程中
在放化疗期间,中药内服及外治(如针灸、推拿、穴位贴敷)等方法,可能缓解治疗相关不适症,如患者的消化道反应,如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振、腹泻,白细胞、血小板减少及贫血,如手足麻木疲乏,潮热盗汗等, 但具体表现存在个体差异。
四、等待修复期
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在完成手术或一定疗程的放化疗后,会进入随访期,即“等待修复期”。在此期间,患者不进行抗肿瘤治疗,仅进行定期复查。若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,则需重新接受抗肿瘤治疗。此时,中医药治疗 可作为随访期的调理选项之一, 帮助患者更快地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中恢复,并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。
五、晚期患者阶段
对于部分晚期患者,由于病情严重、体质虚弱,可能已无法耐受抗肿瘤治疗。此时,治疗以缓解症状、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为主。 中医药可能提供症状缓解的补充选择,如调节机体内环境,改善体质,缓解晚期患者的多种症状,如疲乏、口干、口苦、失眠、食欲差、腹胀、多汗等。对于伴有控制不佳的瘤痛、恶性胸腹腔积液、肿瘤压迫相关的肠梗阻等症状的晚期患者,可采用穴位贴敷、艾灸、针灸等中医外治疗法,同样能发挥积极作用。
关于安全性的说明:
传统中药的加工工艺(如特定煎煮方法)可能影响其成分组成。在规范使用前提下,通常会考虑配伍减毒方案,并建议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。
中医药介入建议:
中医药介入时机需根据治疗阶段、体质特征等因素综合判断。其核心思路在于平衡机体状态,具体方案应遵循个体化原则,由专业人员评估后实施。
需注意的是,任何治疗方式均需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,中医药应用不应替代标准抗肿瘤治疗方案。建议患者在专业机构指导下,科学结合多种治疗手段。
发布于:浙江省博星优配-博星优配官网-最新上线配资app-股票配资服务中心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